在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,一件件银色的金属器件正被精密组装。该公司董事长伍佳元拿起一件刚下线的换热器,指着上面细密的纹路说:“这是给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机组定制的‘空调’,能扛住机组运行时的高温高压,确保世界最大单机容量发电机组稳定运转。”
从县级小农机厂到国内换热器龙头,从为农机具生产配件到给世界500强企业配套,湖北省大冶市的换热器产业集群用数十年时间,在“冷热交换”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——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8%、2024年总产值161.73亿元。近日,该集群成功入选2025年度湖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深耕细分:从县城小厂到全球供应链的逆袭
“小到以克计的航空器件,大到百吨级的石化装备,我们能生产2000多种换热器。”在迪峰公司的产品展厅,伍佳元对产品如数家珍。在展柜里,从农机具配件到白鹤滩水电站专用设备,一件件展品串联起企业的蜕变史——从20世纪50年代的县级农机厂,到如今为通用电气、西门子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配套的行业龙头。
这种专注细分领域的“工匠精神”,在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中蔚然成风。在黄石市高耐斯热工设备有限公司的检测室里,该公司战略技术部部长陈辉正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:“清洁度50毫克,远低于200毫克的行业标准,这是华为数据中心的订单要求。”该公司研发的发动机液冷换热器,耐油压突破20公斤,成为字节跳动、阿里巴巴等企业数据中心的“隐形卫士”。
如今,大冶市已聚集192家产业链企业,形成以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为引领,7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19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梯队。“从农机配件到世界最大发电机组的‘空调’,我们用数十年证明:把细分领域做透,就能在产业链上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。”伍佳元说。
创新驱动: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制定的跨越
“在同等条件下,我们的产品寿命比同行长15%—20%。”在大冶斯瑞尔换热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该公司技术副总张丽芳正检查一批“绿色高效翅片式气体换热器”。这些产品将用于中国石化的炼化装置。今年上半年,这家企业产值达1.35亿元,同比增长10%,创19年来新高。
成绩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。“我们与清华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实验室,光翅片优化就做了300多次试验。”张丽芳说,公司每年将营收的8%投入研发,已成为海军装备部、中船总公司等单位的定点供应商。
这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案例,在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内并非孤例。“通过持续的技改创新,我们产品的零部件精度比国标要高30%左右,散热单元的传热效果比同行业高出10%—15%。”大冶祺峰动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能刚表示,该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,今年1—5月份销售额超过1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30%以上。
创新活力在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中持续迸发。截至目前,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20件,完成3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。迪峰公司的技术项目还斩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“从追着别人的标准做,到自己定义标准,创新让我们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。”大冶市经信局局长曹晓溪说。
链式发展:从集群协同到全球布局的进阶
“我们将主动融入武汉都市圈,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,进一步稳链固链、补链延链、兴链强链,做大产业规模、做优产业布局、做高产业能级、做强产业竞争力,推动换热器产业加速壮大、结构持续优化、质量显著提升。”曹晓溪表示,大冶将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、培育一批企业创新载体、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与5G融合发展,让换热器产业集群更大更强。
开放合作让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的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。迪峰公司的产品进入通用电气、西门子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。2024年,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出口额达60亿元,同比增长3%。“这些是发往德国的订单,要通过瓦锡兰的严苛认证。”在成品仓库,迪峰公司副总经理伍文明告诉记者。
大冶已绘就蓝图:力争到2027年换热器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260亿元,优质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20家。从农机小厂到百亿产业高地,大冶换热器产业集群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细分领域,将“冷板凳”坐成“热产业”,成为中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盛达优配-正规配资平台开户-配资炒股新手入门-炒股指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